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论文

城市消防安全难题及对策探讨

2019-10-25 10:18:44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消防支队   作者:  阅读:次   【 打印本页 】

1特大型城市存在的消防安全难题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和人口密集是造成特大型城市消防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屡治屡现的根本所在。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大城市务工,而城市相应的管理政策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增大、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从而也滋生了特大型城市特有的消防安全难题。

1.1人口密集导致居住类消防安全问题

特大型城市在短期内人口急剧膨胀,迫使城市原本正常的社会管理体系紊乱,城市现有的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供给资源不足。(1)大城市超高的生活成本导致群租成为典型的城市诟病,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的地铁站周边楼盘,几乎成了群租重灾区。因群租引发的消防隐患较多。如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分隔、用火用电不规范以及三合一、多合一群居违法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灾或群死群伤等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2)流动人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参差不齐,对消防安全认知度不高、接受消防安全培训教育的途径不畅,社会有限的消防培训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员全覆盖受训的需求,文化水平有限等因素,也导致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缺失基本的防火灭火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遇到火警时容易惊慌失措,重财轻命,人为延误火灾扑救和逃生时间,导致小火亡人事故多发。

1.2城市新一轮开发建设衍生建筑类消防安全问题

(1)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大空间钢结构建筑、地铁隧道、物流分拣中心、会展建筑、交通枢纽等大量新型建筑不断推陈出新,挑战现有消防技术规范和灭火救援能力。①建筑类型复杂性凸显设计规范的滞后,设计和审核人员缺乏设计和把关依据,现有规范限制了一些先进设计理念的实现,而超规范的设计没有相应的依据论证保障建筑使用安全。②建筑超高、超大挑战传统灭火救援装备和技术[1]。上述新型建筑主要依赖建筑自身所设置的自动消防设施进行控火自救,一旦建筑自身消防设施因故障瘫痪,未能正常发挥控火自救功能,庞大的建筑进深和高度超越了消防队员在传统消防设备的辅助下进入建筑物内攻灭火所能正常发挥的能力,势必延误控火灭火。(2)泡沫混凝土、泡沫夹心保温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大量运用于建设工程,施工人员不熟悉、不了解其燃烧性、耐火性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麻痹大意,极可能引燃建筑材料并蔓延扩大成灾。(3)老旧建筑安全性能退化。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纺织、锅炉等淘汰产业的老厂房、仓库被整体转型为创意产业园区或商业休闲场所,虽经装饰或加固后面貌焕然一新,但这些建筑大都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其原始建筑结构和骨架已趋老化,接近建筑原设计使用年限,各类问题呈退行性病变趋势出现,建筑整体耐火等级、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能等同于当初新建时的设计指标。一旦发生火灾,坍塌的可能性较大,给正常的火灾扑救带来极大的威胁。

1.3城市化建设飞速跃进导致消防基础设施配套缺失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快速推进,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而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未随城市建设同步配套跟进,导致在新城区出现新的消防保护盲区,形成新的历史欠账。尤其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公共消防站编配不足、市政消防管网不明晰、市政道路消火栓缺失、特种装备配备存在缺口等方面,给消防官兵的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困难。

1.4房屋产权分割新模式考验传统消防监督管理模式问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屋所有制类型不断推陈出新,挑战传统的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开发商为快速回笼建设资金,推出公寓式办公场所、酒店式公寓等产权分割到户的公共建筑层出不穷,给使用后的消防管理带来了不少难题。公共建筑不同于住宅,其功能业态复杂,又赋予业主自主处置权,因此,在同一幢楼内出现了居住、办公、仓储、营业等多种功能用途的“小、散、杂”场所,而且层层转租,消防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面临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成为了城市消防管理的灰色地带,建筑物业消防管理缺乏相应的抓手。

1.5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考验大客流、多业态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轨道交通以其快捷、方便、准时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各特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滋生了大量消防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①高峰时大客流在遇警情况下的乘客应急疏散困难,一旦惊慌失措,可能产生踩踏亡人的次生灾害;②部分运营线路已到产品使用年限,但超负荷、超龄运行可能导致因电气设备线路故障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如果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③地铁上盖商业业态复杂多样,规模巨大,且商户众多,可能引发火灾的不确定因素增加,极易蔓延至轨道交通;④部分场所建造、管理、使用三分离,造成消防安全责任主体界定较模糊,容易导致日常消防管理缺位;⑤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容易成为一些不法之徒为泄私愤、制造暴恐等群体性事件的目标场所。

1.6社会单位激增使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人员呈现防控短板效应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单位也不断增多,足浴、网吧、餐饮小吃等三小单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在行业监管、社会单位自管职能还尚有缺失,三级消防管理专业性稍显薄弱的现状下,现有在编的消防监督人员数远远不够,一线有一技之长的防火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5+2”、“白+黑”的工作模式,也无法实现对社会单位全覆盖的消防监管。而对于灭火救援力量,一方面城市消防站不断开工建设、建成投用,而另一方面随编的灭火救援人员却无法配置到位,有作战经验的一线带队指挥人员存在大量缺口,再加上现役消防队员服役年限短、积累的现场经验不多、对复杂火灾的预判性不足以及各类非传统火灾现场的复杂性,也导致了近年来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过程中伤亡的事故多发。防控力量不足在确保特大城市安全运行、为城市建设发展保驾护航等方面呈现一定的短板效应。

2.对策探讨

2.1加强顶层设计,切实提升城市消防硬实力

(1)注重消防规划,打造“四大体系”,全方位夯实消防工作基础。城市消防规划是引领未来消防工作的总纲领,是针对目前显现的消防安全薄弱环节或可预见性的消防问题,以及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相匹配的预期达到的社会消防环境所制定的工作指导意见。特大型城市消防规划制定应坚持“远近兼顾、软硬兼备、对症下药、综合治理”的原则,对接地区发展实际,建立城市消防“四大体系”:①打造一体化社会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多层次区域风险评估与安全维护构架;②打造现代化城市消防安全防治体系,推进特大型城市消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③打造集约化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科学布设消防站点、灭火救援设备、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基础建设,提高对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④打造实体化政府消防工作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消防专业部门“主力军”、“主推手”作用,借助“消防委”等协调议事平台,将规划贯彻落实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消防工作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倒逼各项责任和规划落地见效。(2)加强源头管控,严把“四个关”,完善建筑自身消防安全。针对建筑类消防安全问题,加强建造和改造之初的源头管控,对维护和保障建筑自身安全尤为重要。①严把规范标准关。规范标准的制订要具有前瞻性、实时性和可操作性,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母体规范的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制订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为不断推陈出新的建筑新类型提供设计和把关依据,保障建筑使用安全,坚决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的出现。②严把设计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针对规模小、火灾危险性小的工程项目简化了消防行政审批的程序,大大方便了建设单位工程报批手续,缩短了审批时间,但这是建立在设计、建设和工程监理单位三者高度负责的基础上的,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建筑投用后必定后患无穷。③严把建筑材料关。上海胶州路教师公寓火灾和央视大楼火灾都是因为建筑材料问题引发的大火,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检验、施工、使用等各个环节应严格把关,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进行生产和质检,确保质量过关。④严把施工验收关。施工前设计和施工负责人要与具体施工、监理人员对接,做好相应的产品性能推介,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并对施工过程特别是隐蔽工程进行实时跟踪,一旦出现与图纸不符或施工不达标的问题,应及时督促整改。工程验收人员要严格对照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细致的验收把关,不得留有验收盲区,验收决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

2.2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城市消防软实力

(1)加强公安消防专业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提升专业消防服务能力。公安消防机构防火监督队伍、灭火救援队伍以及公安派出所消防三级管理是消防法律赋予的具有执法权的正规军,其职能应着重对前端管理、疑难杂症、重要场所、重大活动以及火灾扑救和应急抢险救援等,切不可面面俱到、万事皆管,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目前公安消防队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如天天奔波于日常琐事,不分主次,势必本末倒置、力不从心,反而适得其反。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讲,经常会碰到较难解决或从未碰到过的新型问题,也可借鉴规划、安监等部门做法,建立综合专家库,分解除患压力,解决技术难题,切实体现专业性。(2)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消防监管服务能力。地方政府作为统管一方的基层组织,承担着确保本辖区平安的职责。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作为社会消防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公安消防力量的补充,承担社区公共消防管理、初期火灾扑救、消防宣传等基础性、事务性消防工作职能;其下补充志愿消防队、义务消防员、消防志愿者等民间组织充实政府消防管理组织,辅助社会消防管理。(3)加强社会消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第三方中介服务能力。社会消防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是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安装、检测、维护保养的专业技术队伍,是确保社会单位消防设施完好率的技术保障人员,为消防设施临警好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城市整体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反映了这支队伍的技术能力和消防中介服务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消防管理的水平。特大型城市社会单位多,自动消防设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数以万计,且设施类型多、专业技术强、操作复杂,社会单位对自动消防设施主动灭火的依赖性高,如果从业人员技术不过关,安装时就存有先天不足的毛病,那么,后续的正常使用就无从谈起,单位花大价钱购置先进设备,却因安装维保技术不过关、临警时消防设施形同虚设的例子也不在少数。(4)加强社会单位消防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单位自主管理能力。社会单位消防从业人员是城市消防管理体系的基础,他们既承担着对单位内部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职责,也承担着确保单位自身消防安全、对消防设施开展检查、维保的职责。俗语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旦单位内部缺失消防从业人员或疏于管理或形同虚设,火灾势必不可避免。特大型城市火灾高危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多,这些单位对消防从业人员专业性的需求更加高,其消防管理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确保本单位内部消防安全、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控火灾能力,从而确保城市社会面的消防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大型城市的消防难题既非一朝一夕形成,也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消除,当然也不是靠消防或城建等某一部门就能解决的,社会各单位、部门、人员应坚决摈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是应该从上至下坚决贯彻“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方针,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从意识形态上加以提高,切实重视消防工作,共同维护城市的消防安全,为特大型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