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资讯

消防改革:台湾消防组织及工作模式初探

2018-03-23 10:15:07   来源:四川省消防协会   作者:  阅读:次   【 打印本页 】

    (转载)编著按:在2018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应管理部部长产生,原有的消防管理职责从公安部分离出来,归属到新的部门。中国消防开启了新时代!

    为能够更好的服务读者,粉丝,现选编以下的文章,供参考!

    2006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应台湾警政消防协会和吴凤技术学院的邀请,四川省消防协会组织了一行六人的考察团,对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消防考察。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考察,并担任该团秘书长。期间,对台湾消防组织及工作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现整理如下。

 

    1.台湾消防组织基本状况

    台湾消防组织是综合性灾害预防和救援机构。其基本职责是应对火灾,急救、台风、地震、爆炸、水灾、泥石流、山难、海难等各类直接危害人身安全的灾害事故。

    1995年前,台湾消防组织属于警察序列的一个警种,1995年3月开始从警察队伍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政机构。与警察、环保、卫生等机构同属“内政部”。全岛消防最高行政机构为“内政部消防署”。(注:消防原来属于警察,但后来单独分离,与警察并列)

    各市、县设消防局。消防署和全岛25个市、县消防局共有公务员制消防人员9331人(尚缺编1053人)。

    全岛消防组织分布广泛,共有公务员制消防分队(相当于大陆公安消防中队)400余个。所有行政乡、镇、工业区、港口、机场等都设有消防分队(有的乡、镇,大部分港口、机场都不止一个)。以台北市和新竹县为例,台北市面积278km2,人口280万人,设有消防分队49个;新竹县人口47万人,共11个乡、镇,设有消防分队14个,而且还有两个分队正在新建。台湾民间消防组织十分广泛,主要有义务消防队、社区妇女防火宣传队、凤凰志工队(妇女急救自愿队)、睦邻救援队和民间紧急救援队等。且各类民间组织的体系结构完善,培训教育到位,实际效果显著。全岛共有义务消防队员30586人,有社区妇女防火宣传队员6084人,有凤凰志工队员3098人,有睦邻救援队队员3741人,有民间紧急救援队队员1172人。此外,全岛还有专门从事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维护的职业消防设备师(士)10589人。

 

    2台湾消防工作状况

    2004年,台湾火灾总次数为6608次(含森林火灾1175次),千户发生率为0.8,死亡人数为总人口的0.71/10万(161人),受伤人数为总人口的2.42/10万(549人)。如果减去森林火灾,则台湾每百次火灾死亡人数大约为3人。

    台湾消防队伍接处警90%以上是急救,2004年达到了614728次。每年急救人员近50万人,平均每天救1300人左右。急救人员中:车祸占39.3%,急病占37.4%,摔打占8%。

    此外,台湾消防署还与“内政部”空中勤务总队联合建立了“空中紧急医疗救护机制”,开展空中急救。2004和2005年共受理空中医疗急救案件957件,其中空中紧急救护309件,紧急转诊525件,紧急咨询123件。台湾大规模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由地方消防队与消防署特种搜救队,港务消防队和空中消防队联合进行。到目前为止,台湾共有北、中、南、东四个特种搜救队和一个特种搜救基地(花莲);有基隆、台中、高雄、花莲四个港务消防队。四个空中消防队分别以岛内四个机场为依托,现正在筹建(有的已经在执行勤务了)。2004年,全岛共受理各种灾害抢救勤务865件,其中海难抢救118件,海难协调46件,灾害搜救564件,山难抢救8件。仅敏督利台风、艾利台风和海马台风三次救援行动,就成功救出1544人。

 

    3台湾消防工作模式及运行状况

    3.1火灾预防

    台湾十分重视防火工作,他们从法规的角度,对消防、建设、物管和业主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大力倡导“自己的财产自己保护”的理念,而且有详细具体的法定措施。他们认为:世界各国消防管理的理念,都将政府定位于“灾害预防”的管理,而非执行。也就是政府消防机构,不直接实施对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而只是实施社会火灾预防管理。

 

    (1)消防、建筑和物业管理机关的分工。

    台湾消防法规对消防机构在防火管理上的分工职责定位是:负责消防安全设备的抽查监督,推行防焰(阻燃)认证制度和消防设备(产品)认证制度,推动单位实施防火管理制度等。

    而建筑本身涉及结构或非消防专用的设施(如电梯、避雷设备、紧急供电系统,空调系统和燃气具)等与消防相关的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由建设部门(设计、施工单位)和物管部门(物管局)负责。就在我们考察期间,台北太平洋百货公司大楼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就只负责灭火和火灾原因调查。

    而火灾发生后,商场原有消防安全条件(如防火分区、疏散通道、防火门等)受到了破坏,需要停业整改,就由物管局负责。

    业主停了两天业,实施了整改,要恢复营业,也向物管局申报,物管局检查现场后认为,整改不彻底,还未具备恢复营业的条件,因此不同意恢复营业,由此还造成了双方现场冲突。

 

    (2)消防安全设备检查申报制度。

    台湾消防法规规定,建筑物(或场所)的消防设施必须保持完好,业主必须聘请专业机构或消防设备师(士)定期对其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并将检查情况报告当地消防机构,当地消防机构根据情况对单位消防设施和消防设备师(士)提供的报告的真实性进行抽查。(注:这里可以是专业机构或消防设备师)

    为了突出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他们将各类场所按用途为7类。

    7类场所中的甲类场所,必须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设施检修申报,其他场所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申报查,具体时间为每年六月底前和十二月底前进行。

    而且,高层建筑(指高度50m以来或16层以上的建筑)、地下建筑或“中央”消防机关指定的场所,其消防设备检修必须由专业检修机构进行,其他场所可由消防设备师(士)进行。

    消防机关每年对甲类场所的抽查率不得低于50%,对其他场所的抽查率不得低于20%。

 

    (3)防焰认证制度。

    为了提高建筑装饰材料、织物的阻燃性能,台湾消防法规规定II层以上的建筑,地下建筑和“中央”消防机关指定的建筑,必须使用有防焰(阻燃)标识的织物和装饰材料,防焰质量认证由消防机关实施。全台湾已有1442家防焰产品生产企业,每年消防署都要针对基层消防人员和厂商举办防焰(阻燃)培训班。

 

    (4)社会消防管理和处罚。

    台湾消防法规对公共场所落实防火管理人、建立自救消防组织、制定和实施单位内部防火管理制度、开展内部防火检查等,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消防机关针对这些规定的落实情况,经常要开展检查。2004年,全岛共对321191个单位开展了这类检查,合格294744家,罚款1628家,责令停止使用103家,移送行政执行处强制执行1063家。全岛3204幢高层建筑,检查合格率为91.7%。此外,针对住宅电气火灾突出的问题,各地消防机构会同志工团,电力公司、瓦斯公司每年深入居民家庭检查近200万次,并向户主发出防火改善建议书,许多家庭按照建议书安装了火灾报警器,增设了灭火器或使用了防焰物品。

 

    (5)建筑消防审核和产品管理。

    台湾对新建及改,扩工程的消防审核,主要是相关部门联合会审,消防机构派人参与,消防机构主要是审核设计、施工人员的资质,具体技术问题由取得资质的消防设备师(士)把关。

    经审核合格的施工图纸是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后日常消防管理的法定依据。如果设计、施工的消防设备师(士)或建筑师、装修工程师等违法,将受到严厉处罚。台湾消防产品由“经济部”标准检验局进行认可公告,产品标准由“内政部”颁布,型式质量认证由“内政部”实施。

 

    3.2危险物品管理

    台湾消防机构管理的危险物品主要包括液化石油气和烟花爆竹两类。

    液化石油气储存场所有严格的要求,并由专业机构(也是中介)严格审核把关。达到一定规模的储存场所,必须要配备专业的消防保安监督人,且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液化气钢瓶的质量检查也由消防机构实施。对非法罐装、使用过期钢瓶、超量储存等违法行为,都要严厉处罚。

    目前,全岛有液化气分装场所120家、检验场所24家,经销点3459家。2004年他们针对上述场所检查49282件次,限期改善15件次、罚款1663件次;停业1家;移送法院强制执行320件。全岛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4家,2004年检查了156件次,取缔非法制造44件次(均移送法院侦办),对54件次非法储存和销售行为给予了罚款处罚。台湾消防行政机构大力鼓励民众检举烟花爆竹方面的不法行为,并对举报有功者最高奖金达50万元新台币。

 

    3.2抢险救护基础建设

    (1)装备建设。

    台湾消防队伍装备种类多,总量大,除直接用于灭火和化学事故处置方面的装备外,还有大量的救护装备、海上抢救装备、山难抢救装备、空中勤务装备等等。他们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远海,空中、远程和野外救援的能力。近五年,他们计划每年增购各种消防车近100辆,包括水罐消防车、化学消防车、云梯车、小型消防车、器材车和化学灾害事故救援车等。其中,他们特别重视小型消防车和手抬消防泵的配备,认为这是针对街道狭窄条件下火灾扑救的有效装备。

    2005年他们就购轻便小型消防车60辆,手抬消防泵125台,此外还添置了大量的个人防护装备和特种救援装备。其经费渠道是“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根据地方财力情况,“中央”分别以0.35、0.5和0.7的比例给予补助。以新竹县为例,县政府将全县义消人员服装全部由日式的改换为欧式的,共需经费1340万新台币。其中,县政府只自筹402万,“内政部”消防署补助了938万。台湾消防队伍总体装备水平较高。以台中县为例,全县2000余平方公里,有人口134万。共有21个乡、镇,市,设有24个消防分队,三个大队,有公务员制消防队员314人。全县有各类消防车108辆,救护车22辆,空呼器258具,破拆器材15组,移动泵50台,救生艇8只,链(圆)锯26具,发电机47台,还有许多常规装备。就消防车而言,与世界发达地区每万人一辆消防车的标准接近。

 

    (2)通讯建设。

    台湾全岛消防通信系统由“内政部”统一规划建设,有线、无线、卫星、计算机通信系统比较齐全。各消防局设有主电脑,结合地理资讯技术、健全了勤务指挥系统。消防署、消防局、大队、分队直至每个队员都全部连通,还配有远程监视系统。因此每天各地出动情况、工作情况、甚至每个队员的情况,消防署都知道。近年来,他们重新开发了公务统计系统、会审系统、消防检查列管系统、水源系统、辅助派遣系统、指挥系统等应用系统,并普及到了基层消防单位。

    119消防指挥中心,将辖区各种与灾害救援相关的信息,全部装入电脑,一旦接警,相应的基础信息自动生成,辖区分队的出动指令也自动生成,消防车辆出动情况和现场情况,指挥中心都清楚,自动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新竹县119指挥中心能同时受理4次报警,且如果有线、无线通信都出了问题,卫星通信就启动,保障程度较高。

 

    (3)队伍素质建设。

    台湾消防队员综合素质较高,分队所有人员没有固定岗位,全部实行值班岗位轮换,包括防火检查、灭火救援、救护、驾驶、接警、后勤等,轮到什么岗位就干什么。

    因此,他们的队员技能要求必须全面,进入消防队考核把关也十分严格。进入消防队伍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在职培训;职务、级别晋升前,也要培训。每次培训都要考试,考不合格,给一次补考机会,若再不合格,不但要被辞退,而且培训费用还要自己全部承担。目前,他们的队员中,30-40岁左右的人员较多,所有人员都要经常训练。他们的训练,不重观赏、不只强调速度,重实用,重在操作的熟练。

    操场上队员的动作虽看起来不是很麻利,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技能,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台湾消防队伍从消防署到各地方消防局,每年都要组织许多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短期培训和研讨,包括水上救援、山难、急救、化学事故、特种抢救等等。同时还经常举行各种演习,要进行演习比赛,胜者要重奖。有的要奖给价值几十万元的装备或其他物资,政府和消防队伍还要再给个人奖励。因此,他们队员学业务、参加训练工作,都坚持了长期性和经常性。

 

    (4)重大灾害应急救援机制。

    按照台湾《灾害防救方案》,全岛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实行“中央”,县(市)和乡镇三级响应机制。各自设立灾害防救指挥中心(即119指挥中心)。各级中心指挥组织都是临时机构,只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按照事先制定的预案,报经同级政府首长同意后,即正式启动运作。中心的成员单位,有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的公共事业单位。

    通常包括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工务、农业、环保、卫生、警察、消防、兵役、劳工、社会,新闻、计划.秘书,人事.税务、河川、团管等政府部门和电力、自来水、电信、石油、燃气等公共事业单位,凡是纳入中心成员的单位,内部都要建立相应的抢险救援组织。中心设在消防局,应急预案由消防局制定,日常培训、演习、救援准备等,都由消防局负责。一旦发生大的灾情,由消防局报请政府启动相关预案。

 

    3.4社会防灾宣传教育

    台湾社会防灾宣传教育体系,与岛内社会防灾管理体系相一致,结构完善,人员众多,培训经常,深入民众。

    从台岛政府层面看,以消防为主,包括建筑、物业、教育、警察、环保、卫生等各部门,都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防灾教育的具体规定。他们从法规的角度,把防灾教育纳入了各类学校的学历教育内容,设置了专门的课程;

    建筑和物业部门,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到使用管理,凡涉及消防安全(独立消防设备除外)的,都纳入其法定工作职责,这就使得整个建筑大系统,自然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工作体系。

    全岛在警察学院、建筑学院中,都开设了消防专业课程,其中警察学院和吴凤技术学院设立了消防系,专门为社会提供消防专业人才。

    各县市政府都把防灾及其宣传教育列入重点议题,经常举办大规模的防灾演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并且财政列有防灾宣传教育专项预算。

    民间各类防灾组织,不仅种类繁多,队伍庞大,而且活动经常,训练有素,加上政府的鼓励和财团的扶持,其宣传教育和社会带动功能自然是十分显著的。

    各市县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防灾宣传教育馆,全天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以台北防灾科技馆为例,馆内设立了包括家庭防火、灭火、逃生、急救以及地震、台风等各类模拟演示厅,游人进去,可以任意选择各种模拟现场实况的演示厅,真正体验防灾及灾害条件的逃生、施救等各种技能,切实做到了寓教于乐。

    台湾消防部门对宣传教育工作更是十分重视,消防署和市、县消防局都设立了宣传教育组(科),每年都要制定本级消防宣传计划,包括内容、对象、方式、时间、经费等,都有详细具体的安排。消防机构主要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对象,除公务员制消防人员外,主要是社会中介机构的消防设备师(士),防焰专业人员、化危品保安监督人员、消防宣传辅导员,以及民间救援机构和义消组织中的一线指挥员(小队长),各类火灾危险场所的消防管理权人等,很明显,上述受训人员既是民间消防工作的骨干,又是民众消防辅导员,他们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新竹县为例,全县47万人员,有公务员制消防员329人,义消防员803人,妇女消防宣传队401人,民间山难救援人员1200人,除了县消防局经常组织他们中的骨干(小队长)教育培训外,消防大队、分队还要经常组织各类民间义消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开展种类演习、比赛、评比活动,同时还要给他们下达宣传教育任务。

 

    3.5消防科技

    台湾消防科技体系框架,沿袭于日本,近年来吸收了部分欧美先进技术。

    至今,其消防标准体系和基本技术仍与日本十分相近。

    就本次考察的情况看,台湾消防前沿技术,不是很先进。

    以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技术为例,其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中,世界上先进的计算机分析技术,尚未得到应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系统的工作压力都较高,且其喷头的作用半径、喷水(雾)的均匀状况,都明显不够好,显示其喷水(雾)技术并不领先。

   此外,其短路电线的金相分析技术;火场气体物质的光谱分析技术,也都很常规(吴凤技术学院实验室了解),起步也较晚。但是,台湾消防科技仍有许多特色。

    ①现代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技术较为普及。在考察途中,我们发现所有公共场所,包括大小宾馆、大小饭店,甚至乡村小食店,都有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装置。

    ②消防设施的设置重实用、重可靠性。

    他们的室内消火栓栓体是全铜质、给水管管件是全铜质、室外消火栓的栓口与闷盖的连接头也是全铜质的,火灾自动报警线为①2nun以上铜芯线。室内消火栓箱的箱体很大,位置显眼且方便取用,箱体上的电源指示灯、工作指示灯都很大、很突出。这些都是为了在事故情况下便于寻找和取用。

    火灾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不但运用十分广泛,且安装较密。有的商场和宾馆安装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其邻吊顶部位的发光部件用金属罩住,光只通过发光体下方的灯体发射出来。这样设置,显然是让发光体在火灾情况下受到更好的保护。部分公共场所的楼梯扶手和踏步边缘贴了自发光带。

    ③是十分重视避难逃生设施的开发和应用,

    现在,台湾两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大都安装有避难逃生器,这是一种由支架与缓降器组合而成的逃生装置。

    支架固定安装在窗前,缓降器放在支架旁边,事故情况下,被困人员将缓降器挂在支架臂上,即可从窗外下滑逃生。此外,台湾目前正在开发自动逃生自救梯,这种类似于自动升降梯的装置,不用电源,安在窗外,人上梯踏板以后,靠重力自动下降,且下降速度相对衡定,还能防盗。目前,该产品尚未投放市场。据称上海消防科研所前去作过测试,一分钟能疏散400余人,而且安全可靠。

    ④十分重视公共场所聚集人数的控制。

    为了防止公共场所聚集人员过多,台湾将所有的公共场所人员数量控制的管理权授予消防机构。同时,他们开发出了公共场所人数控制的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红外扫描器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将扫描器安装在门口,进门的人员由扫描器和计算机自动计数。当进场人员达到场所额定人数的80%、90%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现场管理者控制进入人员,当达到100%时,系统会关闭部分进口,进一步提醒现场人员,出多少人才能进多少人。

    系统会将一段时期场所人员的进出情况储存。消防人员在检查场所时,通过计算机,就能了解场所是否出现过超员情况。如果单位与消防机构联网,则消防机构任何时候都能在联网计算机上看到场所人员情况。

    目前,该系统已在台湾一些起重要的公共场所使用。台湾官方十分重视防灾科技工作,每2-3年,全岛要制定并实施“防灾科技计划”,由“内政部”统一组织,各科研机构、院校、财团分项目具体实施。

    内容主要包括政府防灾应急机制,灾害防救工作绩效评估,防灾人员制度等公共防灾技术,以及地震、山难,海啸、洪灾、台风、地下灾害、化学灾害等具体灾害的防救对策技术。

    他们期望吸收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灾害防救管理和技术的先进成果,构建本地区高效、科学的防灾体系。

    台湾消防协会是消防技术方面。产、官、学”中介机构,面向社会推广普及消防新技术和新产品,带有商会性质。目前全岛消防协会主要有“警政消防协会”、“建筑消防协会”,此外,还有其他小型的专业消防协会,各县、市还有消防商会、工会等。这些协会(商会、工会)的组织者中,分别都有官方、产业界和学界的知名人士,以使产、官、学各方信息相通,相互协调。除了组织学术交流、召开协会相关会议外,协会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加入协会的企业推广产品,学界研发的新产品也由协会交企业生产,因此,他们协会有类似于行业管理单位的性质,承担着推广消防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重要职能。